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作出“非公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以来,全国各地非公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这对于推动地域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与其快速发展相比,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却因起步较慢,底子较薄,导致发展较缓,甚至还存在着空白与盲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非公企业的良性发展和整个党建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式开展。要破解这一现实难题,必须突出“打基础、求创新、促发展”这三个重点,积极稳妥的扩大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覆盖面,为促进非公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要立足打基础,实现党员队伍由“小”到“大”的增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非公企业党员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主体,对于开展党建活动起着基础性作用。然而,当前非公企业中普遍存在党员人数少、所占比例低的特点,给非公企业开展党建活动带来了困难,只有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才能得到夯实。
一要努力澄清现有党员。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思潮的负面影响,非公企业主往往存在着“警惕”意识,担心开展党组织活动会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挑战业主权威地位、增加运作成本等,因此,对党建工作漠然视之,对企业员工看重的是文化水平、从业经验和工作能力,对员工是否拥有党员身份并不看重。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员工为了迎合企业需要,往往注重“亮学历”、“亮经历”,不愿“亮身份”、“亮旗帜”,更不愿正式转接党组织关系,因而造就了一大批潜水的“隐性党员”、“口袋党员”。扭转这一局面,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宣传工作,转变企业主的思想观念,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将这一部分“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一个不漏的找出来,全面澄清非公企业中的现有党员,为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夯实基础。
二要致力培育新生力量。没有党员支撑的党组织,就是一个“空壳”,在非公企业中,就普通企业员工而言,普遍存在着“打工挣钱”的雇佣思想,觉得入不入党,对提高薪水并无大碍,因此一味追求工作效率,力求获取最多的奖金和福利,加之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党组织对优秀企业员工缺乏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企业员工的入党积极性,很少有人会主动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和要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企业优秀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壮大企业党员队伍。对非公企业发展党员要“另眼看待”,要勤唱“四季歌”,打破集中发展的常规作法,真正做到“培养一个,成熟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发展党员不能降低要求,要严把“入口关”,认真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把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向一线优秀员工、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和高知识层次人员倾斜,确保党员质量。
三要全力完善组织设置。当前,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存在“三大阻力”:其一,从立法层面看,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缺乏刚性法律、法规。尽管《公司法》第十九条明确提出“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的规定,但是对不遵循这一规定的非公企业,却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二,从程序性规定方面看,也缺乏建立党组织的强制性切入点,非公企业在登记管理环节和业务管理部门指导检查环节,都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要求。其三,从非公企业本身看,普遍认为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就行了,没有必要建立党的组织。改变这一切,除了加强思想引导外,更要牢牢把握衡阳市委当前正在扎实开展的“百日千家大组建”活动契机,按照“依法设置,因地制宜,便于工作,服务发展”的原则,落实“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精神,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派员组建、挂靠组建、保留组建、行业统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做到“应建尽建”,进而通过党组织发展更多的新党员,使非公企业党员比例不断提高。
二、要注重求创新,实现管理体制由“松”到“紧”的转变
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建易管难、重建轻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要让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管理迈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必须在完善领导体制、理顺隶属关系、严格考核标准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完善领导体制。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是破解非公企业党建难题的关键所在。领导体制不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则会像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极不利于党建活动的开展。在组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构方面,经济园区可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联合党委,乡镇办事处和有关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可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或党支部,具体负责所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可结合实际,通过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县(市、区)委特派员到非公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真正将非公企业打造成“发展强、党建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的“双强六好”党组织。
二要理顺隶属关系。隶属关系不理顺、不明确,就可能出现多头管理现象,或者陷于管理的“空档”和“盲区”。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应坚持属地管理为主、分类管理为辅的原则,使党组织管理体系更为合理。对坐落于经济园区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其关系原则上应隶属于园区机关党委;坐落于各乡镇、办事处的,其党组织关系原则上应隶属于所在乡镇、办事处党(工)委;对专业性较强、行业监管特点明显的,其党组织关系原则上应归口行政主管部门和协会党组织管理;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成非公有制企业的,其党组织关系原则上应归口原主管部门管理;跨区域设立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党组织,可由下属企业所在地党组织与企业(集团公司)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理顺了这些关系,管理的责任主体也就明确了,管理就会迈入规范化的轨道。
三要严格考核标准。对于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上级看得很重,但作为承担直接管理和指导重任的某些乡镇办事处和行业管理部门,却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上面热、下面冷,上面着急、下面不力”的难题,其关键在于以严格的考核,来促进管理的规范化。要坚持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列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各乡镇办事处和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班子成员配合抓、落实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三、要着眼促发展,实现作用发挥由“弱”到 “强”的跨跃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经营者的不二法则,也是无可厚非的。要使非公企业在合法的轨道上获得最大利润,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则必须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一要发挥推动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业主守法经营、与党一心,团结带领广大员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围绕这一前提,党组织应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为重心,紧紧围绕企业科学发展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特别是在企业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和发展瓶颈的困难时期,党组织更应主动挺身而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分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提供无限动力,帮助企业化危为机、共渡难关,在关键时刻展示强有力的组织优势,确保企稳回升、逆势飞扬。
二要发挥吸引人才人心的“磁场”作用。非公企业党组织要主动协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标兵”等创建活动,有意识的培育业务标兵。尤其要注重加强党员人才双向培养,努力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不断增强党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要积极整合群团组织力量,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增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同时,要引导业主保障员工合法利益,对困难职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扶,以人文化的关怀凝聚人心。
三要发挥促进内外和谐的“保障”作用。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离开稳定来谈发展,一切皆是空谈。非公企业党组织要指导企业建立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通过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企业的有关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团结带领工会、共青团、妇代会等群团组织,在企业主和企业员工之间,在企业和企业坐落地群众之间,在企业和有关部门之间,架设无障碍的沟通桥梁,通过维护各方权益,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协调内外关系,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打造互利互惠的多赢局面,确保企业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