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5日,溧水区农村产权交易所交易大厅内,气氛十分热烈,13名投标人个个屏息凝视,大家都紧盯着荧光大屏,仔细聆听着评标委员会代表的现场唱标……这一幕,呈现的是和凤镇2814渔场发包经营项目开标现场会。“这也是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出的一项整改举措”,溧水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问题倒逼,“催生”市场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的各类农村产权交易日益增多。溧水区每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各类权益交易额超亿元。而与此同时,由于缺失信息传递、价格发现及交易中介的平台,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想转的没人要、想要的不知道”,导致供求假性失衡,农村产权的真实价值难以体现。再加上缺乏引导和监管,交易主观随意性强、操作不规范、甚至出现违规操作、过程不透明等问题。有些镇村招商心切,对受让主体审核把关不严,将一些实力不强、诚信度不高的主体引入,留下很多后遗症;有些镇村承包土地或集体资源的流转期限超过50年、70年,租金没有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与有关政策相冲突,隐含了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基层党员、群众反映比较突出。为此,溧水区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还蕴藏着基层干部的“四风”问题:有的在交易中会产生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的现象,有的存在处事不公、优亲厚友、人情交易、弄虚作假等问题,有的还会出现套取集体资产、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溧水区把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于2014年8月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并同步建立了网上交易平台,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农村产权交易纳入规范化渠道,力求从体制层面割断农村产权交易中权与利的关联,堵死“四风”漏洞。
制度是最可靠的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为确保市场的规范运行、公开透明,溧水区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溧水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溧水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溧水区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规则》等文件,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运行机制。